Friday, July 11, 2014

核心競爭力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522307&kdid=AR10&r=5

詹宏志數次提到他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直到現在很多都是他當初沒計劃到的。既然是新東西,既然沒人知道未來會如何,做就對了。

打籃球不是算數學 (誤)。
創新不是算數學,用算的就能算出結果。

我看了一部有人推薦的電影,台灣叫海闊天空,它的英文名字很有意思,叫做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這部片肯定是冷門片,因為學生或是勞工階級的人看起來沒共鳴,感觸不深,但是對於創業的人們來說,所有的行為就像是創業家的縮影,每句台詞,包含深刻的體驗

我針對一句台詞寫出我的看法,影片中提到核心競爭力,讓我思考了什麼是核心競爭力,這是商學院常在說的名詞,我自己歸納幾個特點:
1. 不可取代性
2. 領先性
3. 無法模仿

首先拿新創公司當作探討對象,一開始有富爸爸的公司就不討論了(所謂的富爸爸指的不只是金錢,還包含市場、人力、技術等資源)。

當一家新創公司說核心競爭力,資金、市佔率、技術這些都不會是選項。資金就不用談了,很明顯的是劣勢;市佔率這也先別想;再來很多新創公司陷入迷思的就是我有技術,問題來了,小公司的技術相對於大公司從無到有追趕上需要多久時間? 不用談其他國家了,光談大陸,百度、騰訊等公司,發現這技術不錯好一點的買下新創公司(這也別想太多,通常會買下是因為已經有市場、有流量、有威脅性、或是有急切需要),最常發生的情況是大公司自己做一套幹掉小公司。

不可取代性、領先性、無法模仿對於新創公司而言好像輕易的被破解了,最終回到一個本質,新創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每個團隊的定義都不一樣,而且這定義都很抽象,無法量化。

例如一家小吃店,稱核心競爭力是好吃,但好吃似乎不是個明確的競爭力。但是這家店變成了百年老店,靠著百年字號穩定獲利,此時核心競爭力已確定,就是歷史。

再舉一個實際例子,講到快速、大量、低價為核心競爭力的製造公司,我想都會很快的想到鴻海。但是在初期呢? 當郭董說出這是他的核心競爭力有誰聽的進去。

對我來說團隊初期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只有對的人、對的團隊往同一個目標付出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對我來說商學院裡談的是事後諸葛,就算複製同一套核心競爭力,不同的時空背景環境,做了再多分析,能不能成功也無法跟你保證(說不定做越多分析反而舉步不前)。

做就對了

Thursday, July 3, 2014

民主與經濟成長

今天聽到ICRT的Ted talk有個非常有趣的議題 (幸好我英聽還行~),停好車還捨不得下車直到聽完。

講者在談民主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拿了中國和印度二個例子,為什麼拿這二個國家,因為人口一樣很多,土地也很大,同樣是開發中國家。

講者首先提到一個問題,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和經濟發展有沒有關係,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運輸是重要的基礎建設,那為什麼會和民主有關係呢?

當要興蓋基礎建設時,第一遇到的就是土地的問題,當土地上有人民居住時,土地就需要徵收,如果是民主國家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人民會拒絕,導致建設一拖再拖,建設不建好,人民、貨物沒辦法順利的輸送,經濟沒辦法有效率的成長。
講者說這是民主對抗民主(Democracy against democracy),很耐人尋味的一句話。

但如果是專制國家如中國,政府的執行力大於人民的力量,政府有心要蓋基礎設施,人民只好遷移,因此政府的效率很好 (當然前提是這個政府真的是有願景、有規畫、有心做事,不然公權力再怎麼強也會淪為貪污內亂的工具)。

所以從1960開始到1990,這二個國家的發展有如此大的不同,GDP也大不一樣。而且講者還開玩笑的說中國平均壽命比印度多十歲,你要當中國人還是印度人。

不過講者也談到,並不是說民主是不好的,這當然還有很多條件需要考慮,他很期待五年後中國和印度會有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