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Mabee的文章
http://mabee88.com/MaBeeNEWS.aspx?id=2011
說的很中肯,台灣還是有理智的人,當酸民還在Help This Company時,這負面情感就證明你整個人的想法就只會負面,對人生對社會沒有向上的貢獻。
還記得佛印和尚和蘇東坡說的故事嗎? 你心中是大便所以你看到是大便,當你看到是蓮花,那你心中自然是蓮花。
要成為大便或是蓮花端看自己,與其在那邊酸人不利己,到不如
Help Taiwan Comeon !
另外這也是行銷3.0所說的from product to spirit,更是4C理論中的C4(專屬陷入成本),很高興台灣公司進步到有形象廣告由大公司產生,但是台灣人民還需要一段路用"心"體會。
Friday, August 16, 2013
Sunday, August 4, 2013
第三屆台灣高校學生領袖兩岸交流參訪團 澳門、湖南參訪之觀察
好像年紀到了一定程度心得總是特別多...
不過就算是當作紀錄吧,我並不想讓難得的體驗像風吹過消逝。
首先到了澳門,原以為台灣已經夠小,還擠了2300萬人民,到了澳門才知道還有這麼一塊人多地更小的地方。人口大約40、50萬人,土地比台北市還小,也因此寸土寸金,土地當然是很貴,尤其回歸大陸之後,土地上漲更快。
澳門從漁港開始發展,之後被葡萄人占領,因此當地會說普通話、廣東話還有葡萄牙話。
澳門為人所知的就是賭場,這也是當地的經濟來源,不需要工廠,不需要製造,只需一棟建築物,裡面放一些電子設備或是桌子,錢就滾滾而來,據當地導遊所說,六月賺28X億港幣,今年最高3百多億港幣,這數字很驚人,可想而知由於不需要任何原料、設備去生產製造,毛利也非常高。
不過可以發現到澳門的旅客大多是大陸旅客,鮮少有歐美旅客,這是我去東南亞吳哥窟、泰國等看到是比較不一樣的。
賭場所課的稅也達到40%,這些稅收也成為當地人福利,人民18歲前教育、看病不用錢,每年還會將盈餘發給人民。
不過有一點非常令我敬佩的是他們的教育,我所指的是對於賭的教育,他們深知十賭九輸,甚至不賭就是贏,我開玩笑的說如果台灣蓋賭場先輸到脫褲子的會不會就是台灣人自己。
思索台灣,未來如要蓋賭場可以從澳門借鏡,首先是教育,以及法令規範,教育好人民對賭的觀念,再來是法令限制本地人賭的年齡(澳門是21歲才可進賭場)還有賭的金額(例如佔收入的百分比);再來借鏡的重點是客源,如前面所提遊客大多是大陸人,目前預定蓋賭場地點是金門,我認為必需要大規模開放,降低大陸來台門檻,避免過多的限制讓目標客群綁手綁腳,當然配套措施與相關法令必須能夠詳細考慮;交通的部分,空運和海運必須充足順暢,甚至蓋跨海大橋讓火車和車輛皆能順利通行;住宿部分要能滿足客源。
澳門回歸大陸之後成為特區,這方面大陸讓了很大的利,澳門居民可快速通關大陸,大陸居民不可,對於澳門的供水供電全力支援。另外,租一塊地給澳門成為新澳門大學,校園廣大,設施全是國際級,預計澳門大學從原本的8000人可到達10000人,土地大了30倍。
再看最近大陸對台灣的政策從ECFA到目前的服務貿易協定,雖然其中細節我不清楚也不好評論,但是有開放交流總是好事,避免鎖國政策拖累台灣,大陸是目前世界無不努力開發的市場,如果因為一些政治因素,甚至政黨利益導致同文同種的優勢流失,實在是愚不可及。
雖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大陸領導者對於國家未來的規劃看得很遠,土地規劃良好,從交通到區域的劃分如科技、商業、環境等。關於環境的規劃,台灣稱永續,大陸稱二型,所謂的二型就是Resource conserving、Environment friendly,這是目前主流,人家領導人已經知道要開始進行,我覺得台灣應該要朝永續島發展,雖不用到領導世界,但至少朝領導華人的目標邁進。
大陸領導人很明確的告訴人民政策走向、未來發展,相對於台灣已處在國際模糊地帶,領導人也對台灣未來模糊以對,為了政黨利益,越模糊越有操控空間的情況下,再加上二黨的內鬥導致資源的消耗。對岸看的是與世界競爭,台灣還在四小龍,香港、韓國、新加坡早就在不同等級,台灣領導人眼界須放開,以更大的思維看待未來,短暫的利益現在已經自行惡果,這就是對岸GDP可以7%、8%以上成長,台灣只能求保2的結果。
來點跟觀光有關的,這趟去了張家界,屬於世界文化遺產,阿凡達場景發起的來源,風景絕對世界一流沒問題,硬體也算沒問題(廁所除外),但是軟體問題始終需要提升,包括人民素質、動線規劃、規則制定、現場人員管理規畫等,也只能說需要改善的空間很大。有麻煩事就代表有賺錢的機會,這正是台灣的優勢,台灣要把握這機會。
最後要感謝以下單位提供這次良好的交流機會:
澳門基金會贊助
台北逸仙扶輪社
全台港澳學聯
澳門天主教中學校友在台學生聯會
中聯辦台務部
還有必須感謝促成這次交流團的重要推手:
馬耀良 (副理事長)
葉兆豐 (副理事長)
李維一 (中聯辦台務部部長)
部先平 (中聯辦台務部處長)
曾梓傑及梁少雄 (全台港澳學聯代表)
黃泳發及李嘉榮 (澳門天主教中學校友在台學生聯會代表)
特別感謝幫我寫推薦信的二位教授:
別蓮蒂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AMBA執行長
黃正忠 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KPMG總經理
附上澳門當地的報導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3-07/29/content_823894.htm
不過就算是當作紀錄吧,我並不想讓難得的體驗像風吹過消逝。
首先到了澳門,原以為台灣已經夠小,還擠了2300萬人民,到了澳門才知道還有這麼一塊人多地更小的地方。人口大約40、50萬人,土地比台北市還小,也因此寸土寸金,土地當然是很貴,尤其回歸大陸之後,土地上漲更快。
澳門從漁港開始發展,之後被葡萄人占領,因此當地會說普通話、廣東話還有葡萄牙話。
澳門為人所知的就是賭場,這也是當地的經濟來源,不需要工廠,不需要製造,只需一棟建築物,裡面放一些電子設備或是桌子,錢就滾滾而來,據當地導遊所說,六月賺28X億港幣,今年最高3百多億港幣,這數字很驚人,可想而知由於不需要任何原料、設備去生產製造,毛利也非常高。
不過可以發現到澳門的旅客大多是大陸旅客,鮮少有歐美旅客,這是我去東南亞吳哥窟、泰國等看到是比較不一樣的。
賭場所課的稅也達到40%,這些稅收也成為當地人福利,人民18歲前教育、看病不用錢,每年還會將盈餘發給人民。
不過有一點非常令我敬佩的是他們的教育,我所指的是對於賭的教育,他們深知十賭九輸,甚至不賭就是贏,我開玩笑的說如果台灣蓋賭場先輸到脫褲子的會不會就是台灣人自己。
思索台灣,未來如要蓋賭場可以從澳門借鏡,首先是教育,以及法令規範,教育好人民對賭的觀念,再來是法令限制本地人賭的年齡(澳門是21歲才可進賭場)還有賭的金額(例如佔收入的百分比);再來借鏡的重點是客源,如前面所提遊客大多是大陸人,目前預定蓋賭場地點是金門,我認為必需要大規模開放,降低大陸來台門檻,避免過多的限制讓目標客群綁手綁腳,當然配套措施與相關法令必須能夠詳細考慮;交通的部分,空運和海運必須充足順暢,甚至蓋跨海大橋讓火車和車輛皆能順利通行;住宿部分要能滿足客源。
澳門回歸大陸之後成為特區,這方面大陸讓了很大的利,澳門居民可快速通關大陸,大陸居民不可,對於澳門的供水供電全力支援。另外,租一塊地給澳門成為新澳門大學,校園廣大,設施全是國際級,預計澳門大學從原本的8000人可到達10000人,土地大了30倍。
再看最近大陸對台灣的政策從ECFA到目前的服務貿易協定,雖然其中細節我不清楚也不好評論,但是有開放交流總是好事,避免鎖國政策拖累台灣,大陸是目前世界無不努力開發的市場,如果因為一些政治因素,甚至政黨利益導致同文同種的優勢流失,實在是愚不可及。
雖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大陸領導者對於國家未來的規劃看得很遠,土地規劃良好,從交通到區域的劃分如科技、商業、環境等。關於環境的規劃,台灣稱永續,大陸稱二型,所謂的二型就是Resource conserving、Environment friendly,這是目前主流,人家領導人已經知道要開始進行,我覺得台灣應該要朝永續島發展,雖不用到領導世界,但至少朝領導華人的目標邁進。
大陸領導人很明確的告訴人民政策走向、未來發展,相對於台灣已處在國際模糊地帶,領導人也對台灣未來模糊以對,為了政黨利益,越模糊越有操控空間的情況下,再加上二黨的內鬥導致資源的消耗。對岸看的是與世界競爭,台灣還在四小龍,香港、韓國、新加坡早就在不同等級,台灣領導人眼界須放開,以更大的思維看待未來,短暫的利益現在已經自行惡果,這就是對岸GDP可以7%、8%以上成長,台灣只能求保2的結果。
來點跟觀光有關的,這趟去了張家界,屬於世界文化遺產,阿凡達場景發起的來源,風景絕對世界一流沒問題,硬體也算沒問題(廁所除外),但是軟體問題始終需要提升,包括人民素質、動線規劃、規則制定、現場人員管理規畫等,也只能說需要改善的空間很大。有麻煩事就代表有賺錢的機會,這正是台灣的優勢,台灣要把握這機會。
最後要感謝以下單位提供這次良好的交流機會:
澳門基金會贊助
台北逸仙扶輪社
全台港澳學聯
澳門天主教中學校友在台學生聯會
中聯辦台務部
還有必須感謝促成這次交流團的重要推手:
馬耀良 (副理事長)
葉兆豐 (副理事長)
李維一 (中聯辦台務部部長)
部先平 (中聯辦台務部處長)
曾梓傑及梁少雄 (全台港澳學聯代表)
黃泳發及李嘉榮 (澳門天主教中學校友在台學生聯會代表)
特別感謝幫我寫推薦信的二位教授:
別蓮蒂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AMBA執行長
黃正忠 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KPMG總經理
附上澳門當地的報導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3-07/29/content_823894.htm
Monday, April 1, 2013
HTC忽略的一件事: 經銷商
行銷學上有所謂的Push和Pull。
先談Pull,藉由良好的媒體操作吸引消費者願意來購買產品。這一點HTC最近開始加強並且有不錯的成績,當然,也花費了很大的行銷費用。但是是良藥也是毒藥,在後面會說為什麼。
Push也就是消費者在實體店面選購中,銷售人員左右了消費者消費的選擇,最終消費者聽從銷售人員的介紹與推銷做出選擇。
為什麼HTC的Pull加強了確變毒藥呢? 此時要把經銷商(在台灣普遍是通訊行)這角色拉進來了,HTC搶先在MWC之前發表了New One,的確令人非常驚豔,也拿到了MWC最佳手機,讓人想馬上擁有這支具有創新的手機。但是,時間一日一日的過了,手機遲遲進不到通訊行手中,面臨許多消費者上門的詢問卻無貨可賣,此時身為通訊行該如何做呢? 毫無疑問的推銷其他有足夠現貨的手機。對通訊行來說,並不是專門代理,沒有忠誠度問題,只有獲利多寡問題,二支手機同樣有現貨的情況下,首先販賣的是commission高的手機;如果有一支手機是缺貨的情況下,先賣可直接獲利的手機。第一通訊行有直接的現金流入,第二也可消耗庫存。
再來談的是消費者觀點,產品本身是吸引人的、有競爭力的,身為消費者等了一天、二天,一個星期、二個星期,從發表到現在甚至已經超過一個月了,消費者耐心也被磨光了。如果消費者剛好這個月合約到期,或是手機壞了,該換手機,此時消費者的時間是有限的,走到通訊行銷售人員理所當然的推薦有足夠現貨的手機,消費者的選擇可想而知了。
以下分析主要競爭對手的Push與Pull。
首先是Apple,毫無疑問,iPhone的Pull是很強的,再加上能快速大量生產的鴻海當後盾,相對的對經銷商的談判能力是很強的,甚至可以說經銷商毫無談判能力,這間不賣iPhone,有其他的店搶著賣。
再者是三星,Pull能力雖不如Apple,其強大的資金為後盾,對於行銷戰的投入讓其知曉度與Apple也相差不遠,再加上其Push端對於經銷商的讓利,讓經銷商樂於替三星賣手機。
從專業的神秘客與通訊行詢問HTC new One的經驗。對於店家都還沒拿到貨卻有那麼多關於手機的負面消息這就不說了,總而言之就是希望消費者買其他有現貨的手機。在此感謝專業的神秘客給予許多資料來源。
歡迎指教與討論
先談Pull,藉由良好的媒體操作吸引消費者願意來購買產品。這一點HTC最近開始加強並且有不錯的成績,當然,也花費了很大的行銷費用。但是是良藥也是毒藥,在後面會說為什麼。
Push也就是消費者在實體店面選購中,銷售人員左右了消費者消費的選擇,最終消費者聽從銷售人員的介紹與推銷做出選擇。
為什麼HTC的Pull加強了確變毒藥呢? 此時要把經銷商(在台灣普遍是通訊行)這角色拉進來了,HTC搶先在MWC之前發表了New One,的確令人非常驚豔,也拿到了MWC最佳手機,讓人想馬上擁有這支具有創新的手機。但是,時間一日一日的過了,手機遲遲進不到通訊行手中,面臨許多消費者上門的詢問卻無貨可賣,此時身為通訊行該如何做呢? 毫無疑問的推銷其他有足夠現貨的手機。對通訊行來說,並不是專門代理,沒有忠誠度問題,只有獲利多寡問題,二支手機同樣有現貨的情況下,首先販賣的是commission高的手機;如果有一支手機是缺貨的情況下,先賣可直接獲利的手機。第一通訊行有直接的現金流入,第二也可消耗庫存。
再來談的是消費者觀點,產品本身是吸引人的、有競爭力的,身為消費者等了一天、二天,一個星期、二個星期,從發表到現在甚至已經超過一個月了,消費者耐心也被磨光了。如果消費者剛好這個月合約到期,或是手機壞了,該換手機,此時消費者的時間是有限的,走到通訊行銷售人員理所當然的推薦有足夠現貨的手機,消費者的選擇可想而知了。
以下分析主要競爭對手的Push與Pull。
首先是Apple,毫無疑問,iPhone的Pull是很強的,再加上能快速大量生產的鴻海當後盾,相對的對經銷商的談判能力是很強的,甚至可以說經銷商毫無談判能力,這間不賣iPhone,有其他的店搶著賣。
再者是三星,Pull能力雖不如Apple,其強大的資金為後盾,對於行銷戰的投入讓其知曉度與Apple也相差不遠,再加上其Push端對於經銷商的讓利,讓經銷商樂於替三星賣手機。
從專業的神秘客與通訊行詢問HTC new One的經驗。對於店家都還沒拿到貨卻有那麼多關於手機的負面消息這就不說了,總而言之就是希望消費者買其他有現貨的手機。在此感謝專業的神秘客給予許多資料來源。
歡迎指教與討論
Tuesday, February 19, 2013
HTC is Back!
HTC回來了! 有如2009年Hero搭載HTC Sense給人的感動,不單純向同樣是Android系統的三星對決,更不是和iPhone挑戰,而是從”人”出發。從人的需求為出發點,打造屬於”你”的手機。
創造HTC自己的風格,寫下自己在歷史上的定位。
目前的手機市場,僅僅是是單純的硬體大賽(CPU、記憶體、相機畫素、螢幕大小),卻沒帶點消費者的感受。
很高興HTC不只在產品上的創新,更是在使用者經驗的創新,帶入了HTC想將手機帶入生活中,成為生活中的情感提升的一份子。(此次推出新功能HTC Zoe,Zoe在希臘文是Life)
為了降低 iPhone使用者的轉移成本,趁著iPhone5問題層出不窮的情況下,HTC希望能在消費者最簡易的情況下,將聯絡人、日曆、圖片、無版權保護的影片和無 DRM 保護的音樂轉換到更為消費者著想的手機。
這次的取名很有趣,依然叫做HTC One,或者稱之為New HTC One,不知道HTC是否聽到了我曾經在課堂上分析HTC的個案 (應該沒人錄影錄音才對阿),當時我提到的就是HTC取名沒有章法,名字一個接著一個出現,當某一名字已經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成為經典款,下一代機種又換了名字,對消費者而言沒有延續性,搞不懂現在出的手機到底又不一樣在哪,也分不出中高低階,總之都叫HTC就對了。
因此,下一代機種對於消費者沒有期待性,另外對於HTC來說,又必須花一筆費用教育消費者對新的手機名稱重新認識。
但是,我沒想到又叫做HTC One阿! 除了我說的印象性、延續性、期待性以及花費等好處,我要來說些值得注意的反效果
1. 消費者產生困惑: 到底是賣新手機還是舊手機? 還是只是舊HTC One加強版,我到通訊行說要買HTC One到底會買到什麼? 假如我要新的HTC One結果拿到舊的HTC One怎麼辦?
2. 舊HTC One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不好的陰影,還記得舊HTC One剛上市時所出的問題嗎,直到現在,我認識的消費者問我舊HTC One可不可以買阿,還在問同樣的老問題。
畢竟我非HTC的高層,只能假設這次的命名可能是日後策略布局的開端。
這次同時在全球超過80個國家,超過185個電信商開賣,終於擺脫以外只有少數合作電信通路商的窘境,不過我帶點懷疑的假設: 產能足夠嗎? (前提是賣得好的情況下);
HTC近期最大的轉變,就是行銷與以往不同,很明顯的改革過煥然一新,從情感式行銷、社群式行銷,到最近搞神秘倒數的期待式行銷,已有一流大廠的設計包裝行銷風格。發表會上由CEO簡短介紹,由其他人接棒的模式也帶有A公司新CEO的味道。
從這次發表的新功能可以看出HTC想將生活中人們最重視的環節一一的滿足:
從相機新技術(Untra Pixel)
滿足現代大眾只需帶一支手機出門取代厚重中低階相機,確立手機中最強相機功能的龍頭。
新顯示介面(BlinkFeed)
生動活潑的介面,讓消費者輕易的了解使用方式,並方便操作,一眼就愛上,風格獨特明確。
新人機按鈕設計(僅Home, Back)、
的確,我覺得原生Android那三顆按鈕,多工按鈕並不是最常使用的,甚至容易誤觸使得在玩遊戲或是照相當中跳出,整合到Home的確是較佳的做法。
新電視整合軟體(Sense TV)
回想拿遙控器轉電視卻拿成手機的窘境嗎,這次不會再拿錯了,沒錯! 手機就是電視遙控器。
新影像圖片顯示分享(HTC Zoe,在希臘語是Life的意思)
生活就是要記錄美好的時刻,輕易的紀錄每一刻,與好友們分享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除了像哈利波特般的動態圖片,讓人非常的感到新奇與未來感。
照片如果有人沒有微笑,有人眨眼,甚至背後有不想要的人群,都可以馬上的修改,把以往需要在電腦上才能操作的複雜影像處理,只要利用HTC Zoe方便的就可以完成。
新視聽感受(HTC BoomSound,採用雙喇叭設計搭配Beats Audio)
需要手機喇叭放音樂但總是嫌聲音不夠生動立體,雙喇叭與Beats Audio交錯,夠立體了吧!
新實境錄音(HDR Recorder,雙麥克風)
一般錄音只要聽得懂對方說什麼就好,音質就沒考慮那麼多,沒想到HTC連這都幫我們考慮到了,不只錄聲音,更要錄好聲音。
新流線外型設計(一體成型金屬設計外殼)
擺脫以往HTC給人總是外型輸人一截的形象,這次的線條簡潔,搭配金屬外殼時尚有質感。
後記:
HTC是我很喜歡的公司,雖然寫了些不完全是正面的話,也是希望HTC能越走越遠,越走越高。
也不枉費我這麼晚沒睡急著寫心得了 (目前是凌晨3:40)
作者目前是政大AMBA學生
Labels:
AMBA,
BlinkFeed,
HDR,
HTC,
HTC BoomSound,
HTC One,
HTC Sense,
HTC Zoe,
NCCU,
One,
Sense TV,
UltraPixel
Thursday, January 3, 2013
心得: HTC 2013企業形象廣告- 夢想的力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Lo1-ZJMCfI
最近HTC這個廣告很紅,剛好今天白崇亮老師 (奧美董事長,政大 AMBA教授)主動提到了這案例,趁著記憶猶新寫些心得筆記。
從課堂上的討論可分成三派
1. 廣告達到正面效果的人
2. 廣告達到負面效果的人
3. 無感的人
認為有正面效果的人,此廣告用簡單的文字清楚的表達出HTC的訊息,認為負面效果的人點出這廣告不就是說出自己公司失敗,沒有任何幫助;認為正面效果的人表示這代表HTC承認失敗,以低的姿態讓大眾知道HTC變了,並會重新努力站起來。
上一段皆建立在對於HTC有注意的人,了解HTC經歷興衰的歷史,才能產生共鳴。另外,剛好也呼應了台灣經濟同時也陷入困境,最後點出台灣加油,藉此相呼應讓對於HTC感觸不深的人也產生共鳴。
有人提到說身為一個國際大公司不應該拍這種小家子氣的廣告,顯得不夠大氣。不過呼應第一段,因為HTC之前拘泥於國際大公司,反而放不下身段,常拍一些打高空,與消費者距離很遠的廣告,這次的廣告代表HTC的轉變。
談到了無感的人,我大致分成二類:
1. 對HTC從不關心的人
2. 對其他品牌忠誠度高的人
這種人算是少數族群,如果HTC連這類型的人都能影響,那就算有成果了。
市場可分為很多種,既然這廣告所打的不是產品市場,反而看到了"我喜歡在HTC工作"等標題,用帶著滿滿笑容的員工,希望能消彌大眾對HTC工作不良的印象,反而是提升HTC在人力市場的價值。
再來是建議,這廣告點出"現在說輸贏還早","夢想的力量"等標語,然後勒? 並沒有看到後續的成功的結果。還是說這廣告會有延續性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最後白老師說這廣告有到位,拍的不錯,只可惜可以拍得更好,而且這種廣告的手法是模仿來的,沒有新感受。
最近HTC這個廣告很紅,剛好今天白崇亮老師 (奧美董事長,政大 AMBA教授)主動提到了這案例,趁著記憶猶新寫些心得筆記。
從課堂上的討論可分成三派
1. 廣告達到正面效果的人
2. 廣告達到負面效果的人
3. 無感的人
認為有正面效果的人,此廣告用簡單的文字清楚的表達出HTC的訊息,認為負面效果的人點出這廣告不就是說出自己公司失敗,沒有任何幫助;認為正面效果的人表示這代表HTC承認失敗,以低的姿態讓大眾知道HTC變了,並會重新努力站起來。
上一段皆建立在對於HTC有注意的人,了解HTC經歷興衰的歷史,才能產生共鳴。另外,剛好也呼應了台灣經濟同時也陷入困境,最後點出台灣加油,藉此相呼應讓對於HTC感觸不深的人也產生共鳴。
有人提到說身為一個國際大公司不應該拍這種小家子氣的廣告,顯得不夠大氣。不過呼應第一段,因為HTC之前拘泥於國際大公司,反而放不下身段,常拍一些打高空,與消費者距離很遠的廣告,這次的廣告代表HTC的轉變。
談到了無感的人,我大致分成二類:
1. 對HTC從不關心的人
2. 對其他品牌忠誠度高的人
這種人算是少數族群,如果HTC連這類型的人都能影響,那就算有成果了。
市場可分為很多種,既然這廣告所打的不是產品市場,反而看到了"我喜歡在HTC工作"等標題,用帶著滿滿笑容的員工,希望能消彌大眾對HTC工作不良的印象,反而是提升HTC在人力市場的價值。
再來是建議,這廣告點出"現在說輸贏還早","夢想的力量"等標語,然後勒? 並沒有看到後續的成功的結果。還是說這廣告會有延續性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最後白老師說這廣告有到位,拍的不錯,只可惜可以拍得更好,而且這種廣告的手法是模仿來的,沒有新感受。
Sunday, December 16, 2012
Facebook放棄HTML5使用原生碼的見解
放棄使用HTML 5會使得Facebook發展彈性變小與更新速度變慢(我指的是直接丟上HTML5給使用者而不是下載更新的速度)
由此可見HTML5
1. 發展仍未成熟
2. 廠商支援度不佳
照此看來Facebook原來只需一個HTML5 team就能同時在iOS和Android上更新
現在需要將此部門分散到iOS和Android上,加強在原生碼的部分,分別為不同平台開發,假設日後Microsoft的Windows phone也起來以後勢必要再加派人手開發。
Facebook如此做的好處:
1. 完全與該平台相容,不會有衝突的問題。
2. 使用原生的好處是平台本身系統有針對其原生碼優化,運行更順暢。
3. 硬體支援,硬體也會隨著原生的平台進行調校,運行速度加快。
4. 使用者感覺更好,不會有笨重的感覺。
壞處:
1. 資源勢必分散,不能用一套運行在所有平台上。
2. 功能有可能不一致,例如因為平台的關係導致功能不支援或者是用法不同。
3. 品質不好控制,假設只要管控一套程式碼就可以,現在要為各個平台各分配不同負責人。
4. 更新速度不一致,每個平台開發的時間不易一致。
5. 使用者經驗每個平台可能不一致。
Monday, November 12, 2012
HTC和Apple的專利和解原因分析 Investigate the settlement of HTC and Apple
剛好看到智財所老師的訪問,我將重點記錄下來加上自己的想法。
1. 訴訟多時,可能會耗3~5年,甚至7~8年, ITC後還有聯邦法院
1. 訴訟多時,可能會耗3~5年,甚至7~8年, ITC後還有聯邦法院
2. 耗費大量資金,導致資源分散,不能專注在研發、行銷上
3. 耗費大量資源在訴訟上,研發必須耗費時間避開專利,耗費人力資源與時間成本
4. HTC的確有其關鍵專利,Apple沒有把握能打贏訴訟
5. 藉著HTC的關鍵專利,Apple能夠應用到自家產品上(HTC生產了全世界第一支LTE手機)
6. 集中資源,對抗Samsung
7. Apple認為HTC就算沒有專利訴訟也沒有威脅
8. 領導人風格不同,Tim Cook並不像Steve jobs要將Android趕盡殺絕
1. It takes too much time, maybe 3 to 8 years (ITC then USC).
2. Huge cost on litigation. Can't put money focusing on R&D and marketing
3.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the people resource and time cost are wasted. For instance, R&D must work around on infringed patents.
4. HTC indeed has critical patents, Apple has no 100% confidence to win this litigation.
5. Using the critical patents of HTC, Apple can apply on i series (HTC creates first LTE phone in the world).
6. Gather all resource to fight against Samsung.
7. Apple thinks even settle with HTC, it doesn't matter. HTC is not a threat to Apple.
8. Different leadership between Tim Cook and Steve Jobs. Steve Jobs hates Android deeply and will not negotiate with Android alliance, but Tim Cook doesn't.
8. 領導人風格不同,Tim Cook並不像Steve jobs要將Android趕盡殺絕
1. It takes too much time, maybe 3 to 8 years (ITC then USC).
2. Huge cost on litigation. Can't put money focusing on R&D and marketing
3.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the people resource and time cost are wasted. For instance, R&D must work around on infringed patents.
4. HTC indeed has critical patents, Apple has no 100% confidence to win this litigation.
5. Using the critical patents of HTC, Apple can apply on i series (HTC creates first LTE phone in the world).
6. Gather all resource to fight against Samsung.
7. Apple thinks even settle with HTC, it doesn't matter. HTC is not a threat to Apple.
8. Different leadership between Tim Cook and Steve Jobs. Steve Jobs hates Android deeply and will not negotiate with Android alliance, but Tim Cook doesn't.
Subscribe to:
Posts (Atom)